关键词 |
上海古钱币鉴定,四川省古钱币鉴定,古钱币鉴定需要多少钱,古钱币如何鉴定真假 |
面向地区 |
全国 |
古钱币在线鉴定
小平”、“折”
小平:对古代方孔钱形体大小的一种称谓。以宋代钱币为标准。
中国古钱币自宋代以后,形制趋于复杂。钱币学家为了区别钱之大小,将宋钱分为小平、折二、折三、折五、折十五等。其它各代方孔钱皆以宋钱形制比附。
小平钱:值一文的小钱,直径约2.4cm左右
折二钱:值二文的钱,直径约2.8cm左右
折三钱:值三文的钱,直径约3.1cm左右
折五钱,值五文的钱,直径约3.5cm左右
折十钱,值十文的钱,直径约4.0cm左右。
北京古钱币鉴定中心
孔方兄”的由来
西晋的鲁褒作《钱神论》讥讽时弊,拟钱为长兄,字曰“孔方”,人见皆爱之如亲兄。这是鲁褒对当时贪官、士大夫、清淡家“耻言钱”的一种戏谑和讽刺。后世遂以“孔方兄”为钱之代称。省称“孔方”、“孔兄”。
北京古钱币鉴定中心
酸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分析
古铜钱埋在酸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分析:古铜钱长期埋在酸性(PH4-7)土壤中的锈蚀颜色一般呈绿色(颜色由苹果绿--淡绿--中绿--深绿--橄榄绿逐渐进变化0,并产生碱式碳酸铜[CuCO3.3Cu(OH)3]呈淡绿色,有时还会产生碱式硫酸铜[CuSO4.3Cu(OH)2],呈橄榄绿色,并在钱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。由于锈蚀的厚度不同,锈的化学成份不同,含量多少也不同,因此便会形成各种深浅不同的绿色。俗称松绿、瓜皮绿、纯绿、绿漆古、靛兰绿等。这类锈蚀往往是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的综合产物,同时还会产生电化学腐蚀。故钱面会呈斑状、槽状及坑眼,又因有晶间腐蚀和选择腐蚀,铜钱内部的锡、铅等易腐部份腐蚀掉,而使铜钱的比重减小就变轻了,并产生微细的小针眼,使钱声变哑,绿锈从孔中产生,俗称“入骨锈”。
北京古钱币鉴定中心
中性土壤中的锈蚀机理分析
古铜钱长期埋在中性土壤中(PH7)一般不会生锈,但有些古铜钱的含锡量偏高,若锡在15-32%时,从“铜一锡系状态图”分析,形成a固溶晶体和 共析体组成.而其中的 相(Cu3Sn)及SN,因锡析出到钱表面形成所谓“水银光”又称“水银浸”。同时锡青铜还会有“逆偏析”趋向,即锡由内外析出,使铜钱表面呈“白斑’又称之为“锡汗”。当含锡量在10-305时还会产生二氧化锡(SnO2)呈银灰色.这些现象也会同时产生,或分别产生,都会使铜钱表面形成“水银光”。因中性土壤极不稳定,很容易改变成为酸性或碱性土壤,故有些古铜钱先形成少量的红绿锈后再产生“水银光”。
北京古钱币鉴定中心
锈蚀现象述语
(1)生坑:在各类型土壤中出土的古铜钱,锈蚀明显并保存完好称为生坑。只说“表面氧化严重”是片面和不确切的,应改为铜钱“锈蚀明显”。因其不仅表面有锈蚀,而且内部也有晶间腐蚀等存在。
(2)熟坑:出土多年但依旧保留部分锈迹的古铜钱。又称为“老生坑”。
(3)传世古;存放在大气中锈蚀的古铜钱,又经常期把玩,表面黑又光亮。
(4)黑漆古:存放在干燥环境中的古铜钱,未经把玩,表面呈黑色。
(5)水银古:古铜钱含锡量高并在中性土壤中形成可见的“水银光”,即表面有银白色的锈层。有些书上只说表面银白色的氧化层,是片面和不确切的。
(6)包浆:古铜钱在水中或干燥环境中锈蚀后呈多种颜色,即为红、黄、绿锈的“黑漆古”钱。
北京古钱币鉴定中心
价格判断法
各个朝代钱币都有其特定的价格,在市场上看见很多的钱币要价特低的,您先别着急拣漏。现在做生意的没有几个是傻子,也没有几个不懂的。说不懂那是在和你装傻。你要贪小便宜那你就吃大亏了!在就是要价格特高的,然后谈价格时候落差特大的你要小心了,不是钱币假就是钱币质量有问题。